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是深化人民至上理念,做到政绩为人民而树。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为民造福,充分考虑群众意愿、顺应群众需求,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攻坚提升农村治理水平,让农村更加便民、亲民、利民,持续提升乡村品质和人居环境。坚持为民解忧,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住”与“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让群众住得好、行得畅。坚持为民谋利,做到不与民争利,让乡村治理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是细化新发展理念,出高质量发展政绩。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干工作、抓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现行规划不动摇,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管到底、建到底,一揽子做好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套的文章,努力做到集约高效地利用资源。坚持绿色低碳,加快生态建设同乡村治理有序推进,因地制宜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反复论证,确保符合国家战略,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靠真抓实干树政绩。党员干部要对乡村治理中出现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将问题摸清、原因摸透、方法找准,有的放矢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化解群众心里的“疙瘩”,让群众心情更舒畅,对乡村更热爱;坚持担当作为,遇到问题不推诿,碰到矛盾不打怵,秉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态度,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乡村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一件一件解决、一项一项攻克,以更加严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力的担当为建设新时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