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读懂践行“四下基层”的实践意义,对于新时代基层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用心用情服务于民,办好民生实事,具有重要指导和教育意义,基层干部当在学思践悟中把握住“四下基层”的深厚内涵,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悟其中的“为民之道”。
领悟“四下基层”精神,厚植“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是“四下基层”制度的核心,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这要求基层干部要从“四下基层”中学习其本质内核——民本思想。要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要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通过“四下基层”一点点、一步步表现出来,基层干部平时要多坐坐老百姓的“热板凳”,多钻钻老百姓的“矛盾窝”,多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多算算老百姓的“生活账”;要走到田间地头、迈进群众门槛、走进群众心坎,问一问“家长里短”、听一听“鸡毛蒜皮”、聊一聊“柴米油盐”,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要及时上报汇总情况给予帮扶,要用实际行动来砥砺自己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
领悟“四下基层”精神,肩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为民担当。当前,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但是作为一名“人民公仆”,空有一腔为民的“孤勇”是远远不够的,应有的政治素质、作风特质和工作品质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担当底气。各级干部除了必须走进第一线、下到最基层、沉到最深处,用心用情做好工作,还必须不断超越自己,勇攀高峰。需要立足于当下,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同时要锤炼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夯实担当作为的底气,自觉在“四下基层”的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不断提高自身为民作为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领悟“四下基层”精神,践行“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需躬行”的为民作为。“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领悟“四下基层”精神,必须把“四下基层”中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政策理念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新时代基层干部,要坚持贴近群众,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能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真心换真情,真正了解村民所思、所盼,体察民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多办实事,要立足本职岗位,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帮助村民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多为村民办实事,让村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周爱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