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三字诀”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2024-01-23 18:24:41 | 来源: 贵州省从江县东朗镇人民政府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党员干部要将“最后一公里”作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一公里”,不断增强治理效能、提升治理水平。

用好“为”字诀,打造服务人民的“硬核战队”。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如今有少数干部把属地管理当成“甩锅”的法宝,一有工作任务就拿出“会议要求、分解任务、考核排名”的三板斧,上级检查发现问题也是“各家孩子各家领走”,把签订责任状当成“定心丸”,结果是工作越往前推力度越弱,分管领导越多盲区越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强不强,关键看“一把手”和“关键少数”能否将职责使命牢牢扛在肩上,带领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要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心态加强党性锤炼,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将造福人民的追求树起来,将群众满意的标准立起来。

用好“实”字诀,撕掉形式主义的“伪装面具”。少数党员干部过于迷信“网络化”“大数据”,感觉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看看报表的工作方式很轻松、很高效。有的只看晒图不见真人,结果工作群充斥着各种拍照即走的“深入一线”;有的足不出户运筹帷幄,将报上来的材料和数据稍作加工就是一篇像模像样的“调研报告”。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党员干部若是长期沉迷于这种脚不沾泥土的“了然于胸”,很容易被加了滤镜、注了水分的虚假数据所蒙蔽,闹出“何不食肉糜”的尴尬。党员干部要多动“脚尖”少动“指尖”,以“甘当小学生”的心态下到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门,在听民声、解民意中将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多些“四不两直”的直插一线,少些呼后拥的“迎检路线”,全面掌握基层一线的实际情况,让形式主义的“猫腻”无所遁形。

用好“晒”字诀,激活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有些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当成自己的“私人领地”,总喜欢“关起门来”办事,把来自党员群众的监督当成“挑毛病”“添麻烦”,结果出现“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不规范、财务管理不透明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不受约束的权力最容易出现腐败,不见阳光的房间最容易滋生细菌,长期搞“家长制”“一言堂”的干部最容易触碰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公权力来自人民,也必须为民所用、为民所管。党员干部要习惯在阳光下行使权力,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坦荡心态揭掉群众眼前不合理不合法的“蒙眼布”。要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通过“四议两公开”“百姓说事”等方式激发老百姓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建设者、参与者、受益者。(张文静)

责任编辑:齐强国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