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形成了“四下基层”工作法,三十多年来,“四下基层”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强大力量。如今随着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执好“四下基层”之笔,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绚烂篇章。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答好“一线传党音”的聚力答卷。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各地基层组织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理论知识送到党员身边,有党员志愿者、驻村干部等组成的“送学”小分队,有县级领导、乡镇干部、村干部等组成的“红色宣讲团”,有送戏下乡的文艺骨干团队……基层党员干部作为政策上通下达的“重要纽带”,要带头学习好、领悟好党的政策理论,巧用“嫁接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让政策宣传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深入群众内心。
调查研究下基层,答好“一线见真知”的求实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时候,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而后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也正是因此,万千村庄实现“旧貌换新颜”,开启了乡村建设的全新篇章。调查研究是我们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要重视并且做好基层调研,要深入一线,真听真看,避免走马观花、一叶障目,要主动发问,吃透情况、摸清症结,避免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要努力从一线调研中取得真知,切实修好群众路线的“必修课”。
信访接待下基层,答好“一线化矛盾”的担当答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身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群众的疾难困苦,领导干部更是要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百姓家门、叩入群众心门,以“零距离”交流,真实了解群众需求,而不是单纯通过逐层上报了解情况。要直面群众、直面问题、直面矛盾,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源头。
现场办公下基层,答好“一线解难题”的实干答卷。“食民之禄,为民分忧”,身负百姓期望,自当为基层群众多办实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真理智慧,读懂“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密切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我们要将“办公桌”搬到群众中去,现场“问诊”,集中“会诊”,立足职能职责,实地督查乡村振兴、安全生产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积极贯彻“当即就看”,力推“马上就办”,让群众少跑腿,在一站式服务中解民忧、纾民困,真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