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身为优秀中华血脉的继承者,弘扬并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代中国,党员干部要以“奉献”、“忠诚”、“自信”之心做到“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之心在爱国之路上鞠躬尽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以身报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他们心忧天下、舍己为国、无惧牺牲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勇毅前行、不懈求索。党员干部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增强爱国的情感和使命意识,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要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做不断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光添彩。
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之心在爱党之路上自我革命。从屈辱受难到民族独立解放,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从改革开放到国家繁荣富强,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从浙江嘉兴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中国飞速发展的辉煌篇章。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中国共产党史,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对党的全面领导的信念,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从党史中领悟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智慧,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以“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自信”之心在爱社会主义之路上奋勇前进。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是党带领人民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一百多年前,“维新变法”失败了,“旧民主主义”失败了,只有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百年征程,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有力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进步、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员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投身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石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