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如今,30多年过去了,“四下基层”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在主体上不断拓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需要弘扬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必须守住的人民的心。”前进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当年,习近平同志带领宁德党政机关干部通过践行“四下基层”,把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下访,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四下基层”的目的,就是为民服务解难题。当年,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造福当地群众。为民办实事是主题教育得人心、聚民心的有效保证。新征程上,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树牢正确政绩观,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抓住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不管经济社会如何发展,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所产生的心与心的共鸣,任何时候都无法被取代;真挚为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担当,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不断创新“四下基层”的方式、深化“四下基层”的内涵,才能更好践行党的宗旨,不忘矢志为民的初心。(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