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乡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治理主体单一化等。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以“三变”破题,即变“独唱”为“合唱”、变“治标”为“治本”、变“输血”为“造血”,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变“独唱”为“合唱”,就是要打破政府单一主体治理的局面,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格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参与乡村治理,提高乡村自治能力。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他们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解决纠纷。
变“治标”为“治本”,就是要改变过去只注重事后处置的做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标本兼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宜居水平。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变“输血”为“造血”,就是要改变过去只靠外部投入的模式,激发乡村自身的发展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推进农村产业振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推进农村人才振兴,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推进农村文化振兴,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要推进农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以“三变”破题,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