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的内涵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新时代“枫桥经验”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路径。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手段。共建共享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格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支撑。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增强基层多元解纷合力,做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中更加注重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切实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制定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党内法规,依法明确基层党组织、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在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中的职责;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制度通道;形成制度化的协作衔接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加强联动,强化非诉讼和诉讼对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确保各项制度接地气、有特色、真管用,为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提供多层次制度保障。
以人民为中心,三治融合,四防并举”是指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上,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
一、所谓自治,就是依靠、组织和发动群众,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体系。现代社区流动性较大,居民对公共事务参与的积极性往往不足,这就需要社区建立健全多元利益协调机制、参与监督机制、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等,让各方在机制体制约束下理性交互,真正实现城乡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二、所谓法治,就是通过完善立法、健全法治实施和法治监督等法治体系,使基层各项公共事务都能有法可依、有法能依。此外,当社区调解机制与居民自治“失灵”时,就需要即时诉诸法治定分止争。枫桥经验还提倡法律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基层,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调解和普法宣传服务,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所谓德治,就是在社区基层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革命精神,促使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有机统一,以德养性、以德聚人,凝聚“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涵养“和美与共”的文化生态。
人民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真正创造者。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要充分依靠群众,善于组织群众,最大程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要坚持综合施策这一根本途径。社会治理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要建立完善政府、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治理体制机制。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培养法律意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方式,一体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效果。(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