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这提醒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把人民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应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目的。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党和政府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追寻着民族复兴之路,同群众一道将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民服务作为日常工作中的“至善”追求。
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习总书记强调,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开展工作,切实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工作落实是否到位,开展是否有成效,要看群众的反应,不应主观武断,要深入群众,真正了解群众需求。功成不必在我,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做好每一件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的事,切勿懒政怠政,脚踏实地工作,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树立谋求大局的政绩观,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在大局着眼。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面对乡村发展的难题,务必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把个人方案规划同村庄发张实际乡联合、同县政发展全局相结合,不以个人喜好决定未来发展出路,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层走好守正创新发展之路,在谋全局中干好乡村振兴那一域。
树立真抓实干的政绩观,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依靠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幸福。身为基层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锤炼实干作风,坚决杜绝“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不良风气,做到信念不移、道路不偏、身子不歪,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拼”的意识、“抢”的心态、“实”的作风。要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责任感干事创业,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人民的幸福指数当做自己最骄傲的政绩。
于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开展科学的工作。立足自身岗位,积极作为,以人为本,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