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从“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实践。要想读懂“枫桥经验”的“善治密码”,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枫桥经验”通过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宽、联系党员群众广的优势,最大限度把群众组织起来,今年以来,大佘太镇开始试实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分制,在忠厚堂村、佘太村、红明村、南苑村等多个村试点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将基层治理的相关事项量化为积分指标,以“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巧方法”治出“好成效”,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更好地打造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人民至上,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枫桥经验”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是一致的。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便民化服务,扎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推进基层治理,大佘太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民意收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作用,大佘太镇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与信访工作融合起来,信访、司法与人大代表联络站联动,实现优势互补。
创新干群沟通渠道,提升治理效能。“枫桥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创新干群沟通的渠道,实现干群联系“零距离”,变线下被动应对问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才能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协同性、整体性、实效性。不断绘就人民满意的幸福画卷。(杨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