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既能让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也能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全党上下团结奋进、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凝心聚力。但“走访”不是“走秀”,要力戒形式主义,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解锁“沉下身”、“迈开腿”、“俯下身”、“沉住气”四种正确姿态,真正实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带着诚心“沉下身”,摸清底数“走”到实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受疾病、环境、历史、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基层依旧存在着不少生活有困难的党员和群众。我们开展走访慰问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做足事前功课,全面掌握慰问对象、人数、现状等基本信息,分类建立走访慰问台账,及时跟进数据更新和动态维护,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真正沉下身子,走进党员群众的家中看生活现状、走到问题困难第一现场调查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实事求是,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校正、补充和细化,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研判、分类施策,实打实将慰问台账一一销号。
带着虚心“迈开腿”,叩开心门“访”到实情。要将走访慰问当做一次与基层党员群众进一步拉近距离的良机,用心用情,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抓起,看看“米袋子”满不满、“菜篮子”丰不丰富、“被褥子”厚不厚实,让慰问对象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党的温暖。要放下所谓的“身份”,把不必要的“陪同”减少、把处处留痕的“照相机”关掉,拿出“小学生”的态度,深入街头巷尾、院坝炕头,向老党员、老干部求计问策,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唠唠家常,问一问改革政策给群众带来了什么变化,带来了什么实惠;听一听群众对最新的改革措施认不认可,有什么意见建议。善于从群众的衣食住行中洞悉细微变化,听懂群众的“弦外之音”。
带着真心“俯下身”,雪中送炭“慰”到心坎。走访慰问是一项“暖心工程”,我们在开展走访慰问前,不妨先对自己做一次心灵叩问,问一问自己是否对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人民群众饱含真情。有些领导干部走访不走“心”,慰问方式机械化,甚至模式化,说几句准备好的嘘寒问暖“台词”,走走过场,“门庭若市两三天,门可罗雀一整年”,这样的慰问,切不到基层的难点、痛点、堵点,达不到雪中送炭的实效,不仅损害了党和干部的形象,也消耗透支着老百姓对党的信任。不能陷入“送钱送物”的误区,物质补助只能解一时之急,要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慰问对象家门口、心坎上。
带着耐心“沉住气”,解忧纾困“问”到亟需。我们开展走访慰问的目的在于以问题为导向为慰问对象排忧解难,决不能一访了之、一送了之。特别是一些老党员、老干部,他们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和考验,早已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刻进了骨子里,习惯于“报喜不报忧”,不愿意给党和国家“添麻烦”。我们要善于“察言观色”,练就“火眼金睛”,与慰问对象推心置腹,以“打破砂锅”的力度,“问”出慰问对象的实际困难和真实诉求,能当场解决的“马上就办、立马办好”,不能当场解决的“照单全收”、后续跟进,及时研究部署解决方案,确保慰问对象的急事、难事、愁心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胡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