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目标来自于伟大的理想,伟大理想产生巨大的动力。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其中讲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的先进事迹,振奋人心,发人深省。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信仰,激励着广大年轻党员干部从“榜样”精神中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强信念、善务实、勇创新,以“心怀报国志、勇担时代责”的作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道路上创造更为璀璨的新辉煌。
追求“一心爱党、坚守底线”的“信念之光”,以坚定初心永葆对党忠诚。“爱党信党跟党走,是我一生当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钱七虎院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立志要将把个人理想和民族前途结合起来,他明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全靠党和国家,当祖国的国防事业艰难起步时,他告别至亲,隐姓埋名16年,在祖国核事业的一线不分昼夜、紧锣密鼓、不求回报、不计得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打不烂、炸不毁的“地下钢铁长城”。作为孩子,他未能尽孝,作为丈夫,他未能尽责,但作为共产党员,他不负国家、不负人民,将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献给了建设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年轻干部应当领悟榜样力量,将“坚定信念、倾情奉献”作为终生修炼的“必修课”,不断增强“政治忠诚度”、淬炼“信念纯净度”,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心怀民之大爱,胸怀报国之志,将个人奋斗理想融入到基层工作中,融入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
追逐“一步一印、真抓实干”的“务实之光”,铸大国重器守护万家灯火。“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科学最讲求严谨,最讲求踏实,要沉得下心气,耐得住寂寞,钱七虎院士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愿做“跟黄土打一辈子交道的”工程兵,战斗在祖国的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为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默默奉献。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载匠心筑梦,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潜心钻研中,他以“盾”为“矛”,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金钟罩”,他用“为国铸盾”彰显着“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烦而不为”的务实精神,诠释着“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的耿耿丹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将“务实”力量外化于行,树牢“严”字当头、“细”字为先、“实”字托底、“优”字对标的工作导向,把细小的工作当成大事干,把繁琐的事情当成常事干,“小事做精”方能“大事有成”,以“聚沙成塔”的态势绘出新时代干事创业壮美图景。
追赶“一往无前、别具匠心”的“创新之光”,以高质发展点亮强国之路。“年轻一代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克服从来没有碰到的困难,要有勇气来创造我们领先世界的成绩。”面对一项项世界级国防工程的防护难题,钱七虎心怀“国之大者”,带领团队“瞄准前沿”,锚定方向“迎难而上”,建立了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单体工程到工程体系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等学术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有国无防”的落后状况,带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面前,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传承发扬先辈的创新精神,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克服“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勇于啃“硬茬”、涉“险滩”,以工作中创新破解难题的“质变”,引起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巨大“量变”。(邢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