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党中央决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2023年2月22日,贵州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同时徐书记强调“把省情市情县情放在现代化建设新坐标系中去审示,把差距和不足辨清楚,把优势和长板看明白,有针对性地采取创造性举措扬优势补短板,使优势更优、强势更强,既善于弯道超车、又着力换道超车,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更好统筹(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要求,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并以党建为引领,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如何来实现这个任务呢?有以下几点:
一、对标对表抓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是努力巩固基本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唐朝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也指出“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可见,无论什么时候,“基础”与“根本”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强基固本,方能行久致远。“三保障”中第一保障是“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世间好语书说尽,可见,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所以,鼓励青少年读好书、好读书是咱们强基固本的首要任务。其次是医疗保障,一方面是在本月中旬前,动员脱贫人口和监测户的医保“应缴尽缴”;二是多关心看望村里的鳏、寡、孤、独、病、残等弱势群体,让留守群体得到照顾,其亲属在外务工放心。三是住房安全。要积极利用危改项目及生态移民的相关政策巩固住房安全。四是饮水安全。引水开源,加强收水费管理,确保用水安全。
二、不折不扣按照“一宣六帮”开展好驻村工作
驻村工作队要紧紧围绕“一宣六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建强村党组织,“帮”助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发展农村产业,“帮”助抓好乡村建设,“帮”助提升治理水平,“帮”助做好为民服务)以及每季度工作要点,扎实开展工作,搞好驻村帮扶。
一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进村入户中传递党的好声音,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使党的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帮”助建强村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将以“三会一课”、村支两委会议等形式,帮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好村级后备干部,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村里在召开组织生活会时也要求统一建立一个党员工作群,在党员的学习,信息发布等服务;这样做就能逐布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帮助指导创业带富能手发展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
三是“帮”助发展农村产业。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推动项目落地,带领导驻村工作队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文件,学懂吃透文件精神,将文件与村情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区有利资源优势,切实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挖掘发展潜力,培养乡村人才,积极培育和推介农业产品产品,打造美丽乡村特色品牌。
四是帮助抓好乡村建设。紧密联系群众,开展“敲门行动”和院坝会,经常入户走访,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做好化解,做好驻地群体性事件信息上报工作,及时作好疏导和信息报送,指导村两委建立完善乡规民约,完善规章制度,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徐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