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我们国家政务服务改革以来所一直强调的,但是,近日网传在江苏常州一女子在政务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原因是该女子每次办理业务时被要求提供各种材料,当按照要求准备好了却又被告知还需要其他东西,对此,该女子当场发飙。“为什么不早说”引起众多网友共鸣。
无须晦言,虽然“政务服务+”为我们日常办理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单位和部门在办事过程中因为办事人员效率和服务意识参差不齐等因素,让办事群众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跑腿和取证上,明明是办事人员只需要多花几分钟就可以避免办事群众忙碌一阵子的事情,却因此类原因既损害了部门形象、寒了百姓的心,影响了社会风气。那么,“办事人员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的怪圈如何破解,无数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健全群众监督考核机制。将办事人员办事效率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挂钩,实行群众打分,对考核成绩好、群众评价高的给予奖励,对考核成绩差、受到群众投诉较多的办事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进行再培训、再提高;对于个别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要依法依规处理。
二、张贴业务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等常规信息,确保透明公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往往在于细节,细节最能打动人心。各类业务办理只需简单明了地说明,明晰所需材料和办理地点,耐心细心就会让群众暖心,让群众与干部更加心贴心。业务办理中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但是无心而为与故意为之却是截然相反态度,也必然得到截然不同的反馈,一目了然、尽问尽答、耐心、细心,才能给予群众最大的帮助。
加强在岗办事人员培训,增强政治意识、服务意识。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岗位,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宗旨和基本遵循,加强对办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服务意识不强、政治意识、角色站位不准的要加以惩戒,确保良好的工作作风。用心工作,用情服务,守住自己的政治底线,回归服务为民的根本,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为民走进群众心里的最后一公里。(潘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