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为福建各级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开出了“救治良方”。受灾地区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四下基层”的药方,再接再厉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努力恢复受灾地区健康体魄,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打出“悬壶济世”的名声,让百姓看得见“疗效”。学习好、宣传好党的“行医理念”,避免受灾群众“病急乱投医”是每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使命。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我国对于防灾减灾和灾后补偿出台有明确政策规定和法律条款,干部队伍首先要读懂、悟透党的政策,既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后续的宣传工作中驾轻就熟,有问必答。另一方面,宣传工作要真正“下”的去,要拓宽宣传渠道,拓展宣传方式,将书面政策转化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好声音”,让百姓在聊家常中了解党的政策主张,切实让党的“行医理念”深入人心,深受认可。
调查研究下基层,体会“身尝百草”的病症,坚持“对症下药”。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着力在“下”上做文章,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的深刻道理,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下沉基层一线,亲身体会洪水给灾区群众带来的“病症”,坚持寻根溯源找症结,坚持“对症下药”。要在一线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制定解民忧、保民生、促发展的治本之策,确保受灾群众的各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推动受灾地区家园重建工作稳步推进。
信访接待下基层,练就“悬丝把脉”的医术,坚持“把准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信访工作重在化解矛盾,调解纠纷。对于群众上访反映的诉求,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要下沉一线,练就“悬丝把脉”的医术,把准问题产生的根源脉络,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受灾地区群众的信访问题,务必落实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工作方法,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要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信访接待建立起党和政府与受灾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变“坐诊”为“出诊”,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将受灾群众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现场办公下基层,达到“靶向治疗”的疗效,确保“药到病除”。“三进下党”召开现场办公会,;亲自主抓“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深入考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的落实。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坚持现场办公重在“药到病除”。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政绩观”,坚持推广、践行现场办公下基层的优良传统,转变“稍后办”到“马上办”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能今天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到明天,能当面解释清楚的疑惑,绝不电话回复,真正将群众所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一线,以对人民群众“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让群众“事事放的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