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觉醒年代》横空出世,震动了一批青年人的赤子之心。本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批名扬中华乃至世界的文化大师和一群理想飞扬的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时刻数不胜数,但若是要问中国历史上最热血的年代,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提到五四运动。在国家的至暗时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黑暗里蓬勃成长,在夹缝中绽放光芒,《觉醒年代》讲的便是这样的故事。
剧中的陈延年令我尤为印象深刻,他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稳重和坚定。他不愿原谅有愧于家庭的仲甫,但他敬佩身为革命者的陈独秀。在那样一个时局危急、民不聊生的年代,他拒绝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当时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条路将是宽广的、平坦的、充满阳光的,这会是陈延年最好的选择,但正如他在剧中所说,我们自己的路,我们自己走。最终,他用他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话,在陈延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不断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奔波,他明白自己无法兼顾事业与家庭,便含泪望着心爱之人的背影,让她去过好自己的生活。1927年陈延年不幸被敌人抓获,英勇就义。最后的镜头里,他大步流星、眼神坚定走向码头,回头微笑,眼中带着憧憬与向往。
“民众醒了,中国才有希望。”我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段深有感触的话,大意是说,我们以后来人的眼光,知道那些革命先辈一定会成功,但他们却不知道。那时的中国,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黑暗,前路虚无缥缈,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才是最大的可能。而《觉醒年代》中所描绘的这些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们甚至无法肯定这些鲜血、牺牲是有意义的,是能为中国带来未来的。但他们仍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理想的追求之中去。站在当下历史回望,我们会认为他们伟大,然而他们的伟大与悲壮远比我们想象的深重得多。国家兴亡重,几人怜己身。一代人的信仰、一代人的牺牲、一代人的热血、一代人的青春岁月,百年风雨,先辈们点燃了黑暗中的火星,轻声告别这新生的黎明。(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