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具体是指“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今年是“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历经一代一代共产党员的传承与弘扬,成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坚持“声”下基层,听民声纾难题,提升“我之所有”。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下基层就是要到群众中去,多走访多谈心,一方面做好“传播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宣传宣讲,站稳群众立场,讲好群众语言,“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细无声”,让党的政策主张、创新理论、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做好“倾听者”,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经常“接地气”,多到田间地头话家长里短,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用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想法,始终贴近群众需求来办事,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深”入基层,知民情找差距,化为“我之所应”。“四下基层”关键在于“下”而有为,调查研究是“四下基层”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切勿“喊口号、做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通过夜校、信访接待、座谈等方式和群众谈心,说真话,了解和发现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帮助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真正在基层一线把实情捞起来,把问题找出来,把诉求带回来,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指挥棒”。
坚持“身”入基层,解民意寻方向,极尽“我之所能”。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他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现场办公不仅拉近了政府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
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群众在哪,我们工作的重点就在哪;矛盾在哪,工作现场就在哪。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突出问题,要化被动为主动,直面问题症结,直接靶向治疗。党员干部要亲自到现场,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做到接诉即办,马上就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极尽我所能,为群众解决问题,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刘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