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寒冬时节万物肃杀,而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正如火如荼。近日,习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作为党员干部,在冬日更要提升为民服务温度,切实让“四下基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于潜移默化中沁润党声凝聚民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之气韵,在于从容高洁,非刻意之态;在于香沁心脾,无浓烈之感。党政党声宣传亦如是。不能搞形式主义“一阵风”,让政策宣传昙花一现;避免做教条主义“掉书袋”,一味鹦鹉学舌、照本宣科。在下基层过程中,要注意化抽象名词为具体事例,化复杂定义为简单概念,学会在基层一线的田间地头用群众理解的方言土语讲政策、说方针,采用案例分析、文艺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宣传,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有“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见微知著。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要由点到面、举一反三。在茫茫黑夜中“见雪色”方能“知雪重”,无异于被一叶障目。要善于从调查研究中听到的民声民情的“折竹声”中梳理总结出群众急难愁盼典型问题,并以此指导实践。要深挖细悟、刨根问底。调查研究须脚步向下、脚底沾泥,不能只听得雷雨隆隆,更要闻见折竹瑟瑟。要深入基层一线拿一手资料,既看全局主干,更抓细枝末节,秉持问题“不明不放”的原则,不遗漏调查研究中显露的任何问题,真正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汲取智慧力量的过程。
心怀“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的忧思,方能做好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信访工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架好这座党与民的连心桥,疏远冷漠不行,高高在上更不行。“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基层工作恰如冬日长夜,只有在心中常怀民生疾苦的忧虑,才能在深入基层一线做信访接待工作时将其外化于行,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有越多党员干部为人民“百忧攒心”,便有越少群众为急难愁盼所困。“夜长耿耿”,殚精竭虑中体现着对群众的责任和担当。要时刻带着情感接待信访群众,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确保群众诉求点对点落实。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现场办公下基层恰如冬日出猎,锚点在于立竿见影。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现场办公的意义就在于打通民生政务处理的最后一公里,没有了程序叠加的阻碍,办公更具直接性,能够直面群众急难愁盼,一如冬日猎物缺少植被遮蔽和消融的厚重积雪,对于鹰马而言能够带来巨大便利。要让现场办公发挥作用,就要做到身到基层、心入基层,真正把办公桌摆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最寻常处;就要敢钻“矛盾窝”、接“烫手山芋”,对群众集中反映的事项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将新时代“浦江经验”和“枫桥经验”有机结合,推动工作开展。(选调生 朱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