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制度,为干部与群众更好密切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读懂“四下基层”蕴含的“实”字诀,坚持人民至上,实事求是,履职担当,以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的实效,不断提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
读懂“四下基层”蕴含的“真情实感”,让情感在一线交融。“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四下基层”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走出“办公场所”,直奔“群众现场”,到乡村看“农事”、听乡音聊“心事”,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寻找解决问题的“秘诀”。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面对面地与基层群众进行沟通,在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中将干群思想达成一致,拉近干群关系,走好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读懂“四下基层”蕴含的“求真务实”,让服务在一线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工作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实处着力、以履职开路,真正走入百姓的家门、走进群众的心里。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主旋律,用好“一线工作法”,善于在一线寻找问题、在一线破解难题、在一线狠抓落实,始终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在工作上多一些温情,时时刻刻把群众关心在意的事情放在心上,敢于直面矛盾、敢于亮剑争锋、敢于挑战难关,以点带面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干实绩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读懂“四下基层”蕴含的“脚踏实地”,让工作在一线落实。“行必踏实,步步为营”。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科学运用“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紧扣“下”的重点和关键,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在身体力行中突出实效,担当作为。从“案头”到“地头”,从“家门”到“心门”,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沉下去,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敞开心扉、讲掏心窝子的话,要努力追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克服本领恐慌和能力恐慌。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增进本领,当好“宣传员”“调研员”“调解员”“接线员”,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把工作办到实处,确保为民服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褚小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