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枚有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这个夏天,选调生队伍即将迎来一批新鲜血液,作为一位刚刚结束驻村任职的“学姐”,我想以苔花为喻,愿散落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摇曳在乡村振兴微风中的小“苔花”们,能在基层的“沃土”中汲取养分、肆意生长,开青春之苔花,留时代之芳华。
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大地,在云翳障空中牢记初心使命。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凝结着一代代人的梦想和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吃不饱、穿不暖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大山的女儿”黄文秀,是“最美格桑花”张小娟。作为选调生既然选择了基层路,就应明白这不是一条舒适便捷的“高速”路,要学会沉下身子做吃苦耐劳的“老黄牛”,放下架子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挑起担子做无私奉献的页岩砖。爬山越坡,高度不是阻碍;农牧户摸排,温度不是借口;背井离乡,距离不是问题。褪去大城市的“霓虹闪烁”,剩下乡村的“月夜蝉鸣”,用那颗平凡而赤诚的心,在重点工作、重要岗位、重大任务中冲在前、干在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苦不言苦,碰壁不逃避,要在关键时刻站得稳、危难关头挺得住。生活给予“黄土漫漫、难谙农事”的艰苦,那便回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
勤学善思汲取阳光养分,在乡村振兴中奏响青春礼赞。基层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从理论学习中汲取理论力量、筑牢精神之堤。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十多年的学生生涯里,我们读了很多书,但是书里有水分,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干货”。基层工作难免要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不足、增长才干、强健筋骨。在驻村的两年里,我也经历了学“土话”“方言”的日子,也被乡亲们“找茬”“挑刺”过,但正是在不断经历“三省吾身”后,如今我也可以和乡里乡亲“话家常”。青年选调生只有不断深入学习,向书本求知;深入实际,向实践求真;深入基层,向群众求教,才能准确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了解基层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基层给予“无字之书、何处下手”的考验,那便回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坚定。
秉持真心绽放绚丽之花,在服务群众中书写无悔青春。基层是了解群众冷暖的“第一线”,基层干部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驻村这两年,从全村农牧民基本情况摸排到全员核酸检测,从乡村产业发展到集体经济初见成效,一件件事让我同村里群众越来越熟络、同两委干部越来越默契。过去两年我收获到的点点滴滴实践经验,还有老百姓洋溢幸福的笑脸,正是我在基层实践磨砺的意义所在。从群众口中的“大学生就是来镀金的”,到“有事找小张”,再到“丽敏来啦”,让我觉得一切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基层选调生,要厚植为民情怀,不断加深对自己脚下这片泥土的感情积淀,做“蹲苗”式干部。人民给予“扶桑初日、皓月千里”的期望,那便回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坚定。
苔花生长于阴暗处,渺小如米,但却能顽强、倔强地向上生长,像牡丹一般热烈绽放。就如同无数投身于基层的“我们”,选择乡村不代表缺少追求,选择平凡不代表甘于平庸,奉献青春也终将光芒万丈,愿我们所有奋斗在祖国一线的选调生都能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选调生 张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