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调查研究须做到“求真务实”

2023-05-25 09:11:53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但有些调研在实际开展中却逐渐走偏、变了味,注重临时汇报、无果而终,问题看不透、办法拿不出,导致调研结果模糊不清。要想调查研究更为真实、更加准确、更有成效,就必须要持续着力深入基层,将所有精力聚焦到基层上。

在调查数据上力求充分有力,拒绝“弄虚作假”。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数据能够反映出问题的真实结果。同时,数据往往也存在虚假性,数据是庞大的,也是容易遗漏的,在处理数据上,只要出现“一丝马虎”就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完整,又或者在选取数据对象因为心里偏向,导致数据变成了“无效且虚假”。因此,选取数据对象时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用全体代替部分,从而避免了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中遗漏重要信息,为调查对象绘出一幅完整清晰的“生活画”,从而找到问题的由来,弄清事情来龙去脉,抓准问题的关键点,彻底走出“盲人摸象”“拍脑袋决策”的困境,保证“数据”在最终呈现时体现出“充分且有力”。

在选取对象上力求大众随机,拒绝“定向选择”。在调研过程中,有时候会存在提前联系或者告知调研对象,导致基层单位花费大量的功夫和时间都用在“事先踩点”、“研究调研路线”、“提前安排好调研对象”、“美化环境”等等方面上,把调研对象培训成为“滴水不漏”的“演员”,不管领导如何问、问的深入,也能回答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不露“马脚”。要坚持随机抽取调研对象原则,禁止“事先沟通”,用好现场抽选、随机入户等方式选取调研对象,多听听那些邻里间、深巷间人们的相互交谈,真正从广大群众中了解到“民生、民情、民需”,做到选取对象随机、公正。

在调研结果上力求真实有效,拒绝“滥竽充数”。调研结果往往反映出的是基层最真实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前社会存在一种“奇怪现象”,扎堆调研、重复调研的现象屡屡皆是,导致基层疲于应付,忽略了质量,以至于调研组的调研结果得不到“最真实的写照”,基层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反而因某些问题而被通报。因此,拒绝空谈问题,着力把调研聚焦到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上,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依此做出判断、出对策,切实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困难。(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人民政府 鲁奇奇)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