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为了更好地接住接力棒,广大青年干部应积极投身于广袤农村,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用好用活“三个工作法”,从驻村工作“小白”成长为“能手”,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巧用“项目工作法”,化简大难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情况错综复杂,驻村工作也是千头万绪。面对纷繁复杂的驻村工作,应调查研究,了解实际,分清枝干、厘清脉络,用庖丁解牛的实力和办法,把复杂的“大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项目”,通过解决“小项目”来更快更好地完成“大任务”。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为基础,以建强村党组织、提升治理水平为抓手,以推进强村富民为重点任务,以为民办事服务为宗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目标,将驻村帮扶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明确每个项目的最终目标、重点难点堵点、研究解决方法、合理推进,并工作过程中,严控质量,对标对表及时矫正失误偏差,统筹安排时间进度,确保各项目按时落地落实落细。
善用“典型引路法”,发挥榜样力量。“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虚心向老百姓学习经验和智慧,“高手在民间”,是学习的榜样。在每月走访中,总会遇到在解决生活困难、发展产业技术、外出就业等方面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都有对某方面独到的思考和研究,通过树立典型,用典型来引路,引导更多的人少走弯路,发挥典型的榜样力量,带领更多老百姓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一线工作法”,当好施工队长。“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驻村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群众的情况不同,在收入、饮水、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诉求和困难也不同,应真正到群众身边,与他们促膝长谈了解实际,掌握他们的所需所想所盼所诉,开展分类施策,才能解决实际困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在一线工作,亲力亲为,与群众想在一起和干在一起,当好施工队长,以同频共振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乡村振兴,把对老百姓关心关爱的情怀转化为驻村工作的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周宏杰 黄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