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坚持“四项举措” 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2023-05-19 10:47:24 | 来源: 中廉在线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渠道少、总量小、层次低、结构单一等问题,通过不断加大招引力度、选优配强队伍、创新培育机制、优化服务保障,全面激发乡村人才队伍活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深化开放招引渠道,推动人才资源加速集聚乡村。精准实施乡村人才招募行动,在乡村振兴专干、“三支一扶”等基础引才方式基础上,创新实施“百名专家学者进江源”“百名研究生进江源”“域外人才引进”等人才计划,数百名农业领域专家学者、涉农专业优秀大学生走进江源,人才服务地方发展效能显著增强。围绕“三区两镇”建设、蓝莓产业发展、山野菜和食用菌等优势资源项目,持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依托“院士专家进江源”活动,采取“交流合作”“特聘顾问”等方式,柔性引进国家、省市级专家人才100余名,推动人才链同产业链、项目链有机融合。先后与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10余个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围绕蓝莓和豆制品加工,建立省级专家工作站2处,全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

选优配强基层力量,全面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科学选配28名熟悉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建立近300名优秀年轻干部动态储备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村示范等工作中不断摔打历练促进成长。建立120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健全专人帮带、动态管理等机制,确保乡村振兴事业“后继有人”。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5名、驻村工作队员30名,实现脱贫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全覆盖。优选204名特聘农技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组建乡村振兴指导员,帮助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荐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5名,服务全区12个脱贫村,入户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百余次。从农业、教育、卫生、工信等部门选派90余名专业化人才组建6个“人才帮帮团”,常态化开展人才“走基层”帮扶活动,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

健全完善培育机制,有效提升乡村人才干事活力。创新实施“头雁领航·雏雁丰羽”培训工程,采取“书记讲给书记听”“头雁论坛”等方式,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以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赛马”为抓手,推动镇(街)党(工)委书记、涉农部门相关负责同志、村书记等依次走上台前,集中晾晒工作成效,全面营造乡村振兴一线真抓实干、争先创优浓厚氛围。成立由省级专家、市县农业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乡土人才为主的100余人师资库,分层次、分领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推动全区233名高素质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提升现代化振兴发展理念,涌现出一批具有真本领的“田专家”“土能手”。承接落实农科生“订单式”培养、“基层人才学历提升”等省级人才项目,为基层靶向储备培养12名优秀大学生,36名乡村人才学历得到提升。

优化提升服务保障,厚植乡村人才成长成才沃土。出台《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等方案举措,为拓宽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提供政策支持。创建区级及以上返乡创业基地5个,电商直播孵化基地1个,打造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乡里农创园5个,努力搭建乡村人才作用发挥平台。设立江源区“人才引进服务中心”,配备事业编制100个,全面优化急需紧缺和重点乡村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开展“富民先锋”优秀人才评选表彰,10名乡村人才纳入区管专家行列单独管理,并发放“江源英才卡”,一站式享受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7项服务。畅通优秀村干部晋升渠道,每年拿出一定岗位开展事业编制专项招聘,让个人成长“有盼头”。开展乡村人才职称评定,49名乡村人才获评初级及以上职称,170名在乡村基层事业单位从事一线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且符合相应条件的专技人员被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中共白山市江源区委组织部 唐麒)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