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谱写新时代新华章。
坚持道路上的自信自立,明确征程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持道路上的自信自立,在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方能百折不挠、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理论上的自信自立,把稳思想之“舵”。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坚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理论自信,党员干部要常举“精神旗帜”,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保持统一思想、坚定的意志,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勇毅前行。
坚持制度上的自信自立,筑牢强国之“基”。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制度自信,不是一句空话。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心中有忧,在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前自信自立,必须要肩上扛着责任,做“勇担当、重实干”的先锋,在“多学、常思、勤练”上下功夫,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制度上的自信自立。
坚持文化上的自信自立,凝结发展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根,是国家的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文化之“魂”绽放“中国力量”,增强动力,蓄力奋发。(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人民政府 吴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