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古人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是一个家庭中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方式和道德行为的总称,是一个家庭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
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以后的行为习惯,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孩子会在无形之中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面对和处理压力的能力,是偏激还是平和,是依赖还是独立,是沟通他人还是封闭内心等等不一而足,全面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能力和习惯。特别是在品德的形成和为人处世上,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家里的孩子,但凡出点事情,一说原因,不是推给社会就是责备学校,说社会影响如何不好,讲学校怎么不行,责老师干嘛不管,作为父母的家长却躲得远远的,一副雨我无瓜的样子。这样的家庭能有好的家风吗?
形成好的家风很难吗?未必!不需要父母有多好的文化水平,也不需要父母有多高的经济条件,只要父母明事理,分善恶,不娇惯不护短,能随时随地的关心和提醒,就是很好的家风。就像是养护花园里的花草,平时可以少施肥和少捉虫,无非是长势不好,但是不能使其长歪了,一旦长歪不纠正,则势必会被会折断;平时少点阳光和雨露或许无妨,但是却不能过度的呵护,温室的娇嫩花儿一旦到了室外遭受环境的考验,轻则雨打风吹,一片凋零,重则雨水过多烂根了,无药可救。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有多大,只有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磨炼,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作为党员干部,是新时代的楷模。近来,查处出来的党员违法乱纪案中,大部分案例都与其家庭的家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确实如此,“三观”不正的家人不仅会危害到他自己,还会影响他人,进而殃及周边的个人和集体。假如你不讲责任,可能就是尸位素餐,不作为,成为讲堂上反面典型;假如你贪小便宜,可能就会损公肥私,甚至贪赃枉法,成为悬崖上的人。正如怎样看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是杯水,只有无数杯的水才能汇集成集体这座汪洋,才能推动时代的浪潮儿永远前进,才能不被蒸发无影。
作为父母,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更要树好敢担当的奋斗精神,带头建设好家庭家教家风,让年幼者启智,让年长者自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教育局 杨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