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就像一柄七月的流火一样,以其燎原之势照耀着中华大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基层组织自上而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感悟真理力量,坚持学史力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有发挥先锋模范的思想自觉,以开拓进取为重点,做敢创敢干的领跑人,立足岗位,以平凡造就不平凡。
看清“来时路”,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中砥砺为民情怀。从一艘小小红船,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群平均年龄年仅28岁的青年人,荜露蓝蒌奋斗,从国家初创一张白纸到如今的成绩斐然,从千年贫穷缠绕到今天全面建成小康,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投身于党的事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诚其意、正其心、善其事,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2018年4月,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到:“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总书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就像他10年前首次离京考察时,在深圳种下的那棵榕树一样,扎根土壤,根深叶茂。对于基层来说,干部们身处一线,工作直接面对着老百姓,更应该常怀为民服务的情怀,在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中,用春天般的柔情去体察群众的安危冷暖,用一枝一叶的深情厚谊砥砺为民服务的初心。
走好“脚下路”,在“千锤万凿出深山”的匠心中锤炼实干前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作为各项政策制度实施的亲历者,对于成果的好坏优劣最有发言权,多与群众沟通是开展工作最好的方法。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过程中,看着田间地头一粒粒种子耕作成谷,更加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现实意义。基层作为落实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涉及群众利益千丝万缕,“繁”“杂”“苦”“累”,是基层工作最为真实的写照,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更要有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土劲闯劲”,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避免“走秀”心态,在千头万绪中抓关键,出真招;在脚踩泥土中褪去“机关味”,在走访入户中增加“烟火香”。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毅劲,聚焦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直击靶心,真真切切地想对策、出真招,在听民意,察民情,汇民意中找准群众工作“落针点”。
坚定“未来路”,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信心中强化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三个“不负”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置身新时代的你我,在国家的荫蔽与滋养下走过青春韶华,自然应将自己的理想蓝图与国家的未来一同描绘。在开山岛,“80后”“90后”接过守岛接力棒,用青春奋斗续写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在贵州平塘,年轻的“天眼”守护者探索星辰宇宙、建设国之重器,在群山深处追逐科技强国的梦想;在白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将青春永远镌刻在了大山深处。作为基层干部中的一员,无论是书写好乡村振兴的宏伟篇章,还是服务好基层社会民生,都需要更多的年轻干部勇担时代之责,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张卉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黄羊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