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要求,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对选人用人提出了更高更精准的要求。
“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干部选配的前提,要突出岗位分析,掌握岗位职责是什么、任职条件有哪些,这是干部选配工作的“靶心”。靶心定位了,射箭才能有目标;岗位职责清晰了,物色干部才能有标准。坚持从三个维度,确定任职条件。一是看“三定”,拉框架;二是看现状,优结构。坚持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对班子成员进行系统分析,关注干部的来源、经历、年龄、专长等,分析班子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明晰配备要求;三是看趋势,促发展。结合新时期发展形势,围绕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任务,分析事业需要的干部。
“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着重从四个方面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一是落实“三必听”,调配主要负责人必听分管领导意见,调配班子成员必听班子主要负责人意见,调配专业性结构人选必听相关职能部门意见。二是关注“全系统”,除本单位机关干部外,重点关注分管领导和单位的班子成员。三是放大“关联度”,将视野扩大到工作性质相近的其他单位和条线,从党政机关扩大到企业、事业等。四是重视“普适性”,优先考虑综合素质比较全面的人选。
“怎样选出合适的人”。注重通过“三看三比”进行比选。一是“看个人、比三历”。注重比较干部个人的学历、经历和“能”历,学历反映干部的学习钻研水平,经历反映干部的岗位锻炼及工作经验,“能”历反映干部干得怎么样、干成了哪些事。通过兼顾“三历”,综合评判干部的基本素质。二是“看需求、比适岗”。立足岗位特点,看需要的是专业类干部还是综合管理类干部。三是“看不足、比风险”。从负向因素,比较分析干部的弱点不足,看相对于岗位要求,哪些弱点不足可以包容,哪些弱点不足与岗位要求相冲突。
“怎样科学地安排人”。在选出适合的干部后,注重加强工作统筹、系统谋划,合理形成干部使用分析建议,其中着重把握好两对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仅看眼前工作所需,更放眼换届布局安排、长远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在部门正职配备上,既考虑适岗性,又考虑换届提名等因素;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选配上,既考虑政策规定,又瞄准长远发展进行培养储备。(商都县委组织部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