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伟大时代,肩负伟大使命,时代赋予青年荣誉和责任,需要青年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相继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和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强调青年一代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大幸,要心系“国家事”、肩抗“国家责”我们青年一代要坚守情怀、坚持定力和坚定信念,在新时代中实现更大作为。
生逢伟大时代,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坚守“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情怀。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远之境,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范仲淹的一生致力于心怀天下,治理朝政。写出了千古颂唱的家国情怀,凝结了中华民族“公而忘私”的高尚品格。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与天下。伟大时代要求青年树立远大志向、勇担历史重任,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心怀复兴梦想,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进行紧密相连。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无数青年争当“最美逆行者”,他们用小小的肩膀扛起大大的责任,一位00后救援人员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同样是“00后”的拉宏桑担起“楼长”的重担,面对天灾人祸,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向病毒发出挑战;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扛下责任。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青年一代不是“躺平”的一代,青年是心怀梦想的新生力量,用自己青春和热血实践“不忘初心”的誓言,用自己的方式发扬“公而忘私”的爱国情怀。
生逢伟大时代,坚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追求,坚持“迈稳步子,久久为功”的定力。“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23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发出了著名的“天问”。屈原一生自觉追求真理、不懈追求理想。他的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之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屈原的求索,是哲人的“终极之问”。如今中国人民的探索,是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改革创新,是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奋斗。钱学森、华罗庚等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放弃国外优越条件,一心回报祖国。作为青年要像他们一样,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上下求索、开拓创新的勇气,担起岗位职责、自身使命,在祖国大地上描绘青春最美的画卷。
生逢伟大时代,弘扬“阳春布德泽,万物生生光辉”厚重底蕴,坚定“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信念。“三星堆考古盲盒”又又叒上新了,千年历史以“拆盲盒”的形式打开,沉浸式的体验让文物穿越三千多年与我们相见,反映出国民对国家文物发掘、保护、传承的重视,折射当今国民文化自信的提高。三星堆考古挖掘直接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三千年,一场《只此青绿》舞台剧激活了国人对东方美学灵魂深处的认同,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完美融合绽放文化瑰宝,这只是大国重器的冰山一角,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青年要从精神深处认同,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修养良好的文化品德,不再一味认为“外国月亮更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力量,树立崇高人格、保持纯正秉性,翻阅经典书籍,静心修身,感受文化传承,沁润心灵,不断修练好内功才能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陈耀丹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委员会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