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是向历史和世人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为了交出第二份彪炳史册的答卷,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能否实现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地、能否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基层干部是否履职尽责是关键。可以树立这“三心”来助力基层干部。
践行踔厉奋发的“决心”,基层治理行得“正”。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现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试问哪次在立下不世之志后,缺少了躬行践履。因而,基层干部们要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在把握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关键是要抓住“三新”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之后,记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认识,拒绝教条主义,强调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基层干部们要继续深耕基层,将理论知识付诸基层工作中,用工作检验理论,用工作迭代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倾听枝叶关情的“民心”,基层治理行得“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基层是接触人民群众的第一阵地,想要开展好基层工作,必须要筑好人民群众的信任基石。因此基层干部要在人民群众中扎深根,到社区、村里和父老乡亲聊聊家常,倾听记录当下人民群众最为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并及时为人民群众解答困惑、解决难题。做到在基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工作,得以从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里汲取人民群众的力量。
坚守艰苦奋斗的“初心”,基层治理行得“久”。不管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一方面,基层治理工作中不乏各种辛苦、繁琐、棘手的难题,面对这些,基层干部们要继承“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优良实干传统,坚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信念;另一方面,基层治理工作中不乏功名利禄的诱惑,面对这些,基层干部们要矢志不渝地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做到不慕虚荣,不贪虚功,不计较个人得失。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经过一代代基层干部的接续努力,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现在的基层干部要接过前人的努力,意气风发地谱写下一史诗篇章。(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灵源街道办事处 何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