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2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广大青年学子们怀揣梦想奔赴“战场”,在时钟滴答与纸笔摩擦间完成了青春的跨越,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青年学子们应当“以青春为桨,以梦想为帆”,执好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矢志奋斗“三根笔”,答好初心、能力、拼搏“三份卷”,在新的人生“考场”上逐梦前行。
执好“理想信念”笔,答好“不忘初心”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对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历练和挑战,走向更远的未来需要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袁隆平院士将几十年的光阴献给了水稻事业,将“禾下乘凉梦”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冬奥冠军武大靖在体能极限的情况下,始终坚定信念,最终为祖国摘得金牌。他们把“理想信念”驻在心中,将个人理想与祖国、人民融合在了一起,并一生为之奋斗。青年学子们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厚植“会与人民共甘苦”的初心,思想上常“稳”信念之“基”,工作中常“磨”信念之“刃”,将振兴中华的责任勇挑在肩,用青春之笔绘就壮美河山。
执好“刻苦学习”笔,答好“能力提升”卷。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学不可以已,高考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无论成绩好坏与否,都要不断地努力学习。马云高考失利后,与数学“死磕”,终于踏入大学校门;俞敏洪三进考场,用勤奋好学逆袭人生,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头羊”。他们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将好学不辍作为解锁成功的“密码”。青年学子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刻给自己“充充电”,在“社会大学”中增强实践本领,在工作中也要时刻树立“终身学”的观念,锐意创新、提高技能,成为“勇挑重担”的时代新人。
执好“矢志奋斗”笔,答好“拼搏奋进”卷。李大钊先生曾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奋斗的青春流淌着爱国强国的热血,只有以“无问西东”的精神矢志奋斗,才能在拼搏的道路上越战越勇。刘胡兰、夏明翰等先烈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用鲜血书写了壮美的青春底色;在“天宫”、“蛟龙”等科技领域勇挑重担的中国青年,用奋斗拼搏发出了振兴中华的“青春强音”。惟奋斗出英雄,惟实干出精神。奋斗的青春是推动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的动力。青年学子们要常怀“老牛亦解韶关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精神,在学习、工作中,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将青春朝气注入祖国宏伟大业,用脚踏实地的奋斗绘就蓬勃发展的中国蓝图。(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锦城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章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