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贴近群众“接地气”,让人大代表工作有“高度”。信访工作最忌讳“摆架子”“调门高”,不少人大代表打着调研的“幌子”却炫耀着自己的代表身份,到群众家里也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拍个照片、写个简报就万事大吉了,或者面对群众趾高气昂、傲慢无礼,这样的工作作风是要不得的。“人大代表”一词不是身份的加码,亦不是权力的代名词,而是沉甸甸的“担子”,是需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放下架子去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和期盼,是需要从每一件老百姓的小事中准确把握真实诉求,是需要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因此,我们在做人大代表工作时要带着感情出发、带着责任出发,真正把代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带到权力机关的决策中来,反映到国家机关的工作中去,让人大代表的身份在为民履职、为民服务中熠熠生辉。
走村入户“察民情”,让人大代表工作有“力度”。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纽带,是党和政府与群众直接面对面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所以人大代表要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职责,积极作为,多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多去走村入户、多去走街串巷、多与群众拉拉家常唠唠嗑,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聆听群众最真切的声音,摸清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同时,还要根据群众的急难愁盼分类建立台账,归纳共性问题;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多次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对于矛盾尖锐的“疑难杂症”,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多次调研,反复求证。最终呈现出最真实的民生百态,把群众反映最强烈、诉求最集中的突出问题原原本本反映给党和政府。
集思广益“聚民智”,让人大代表工作有“广度”。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有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更符合民意民情。所以,我们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线下”采取与群众直接互动的方式,“线上”利用微信、电话的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树牢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充分贴近群众,学好用“土话”“俗语”传播好人大声音、讲好人大故事,走到基层百姓中学习他们特有的知识方法,汲取群众中蕴含的巨大智慧和力量,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用人民群众的“大智慧”干出一番“大作为”。
解忧纾困“惠民生”,让人大代表工作有“深度”。“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在行使权力时要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可观可感的民生成果。新时代的人大代表,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围绕人民的切身利益,坚持有呼必应、有疑必解、有难必帮,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信念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聚焦于人民群众对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好的教育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的各个“小音符”,谱写出为民做主、为民谋利的“大乐章”。( 杨帆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土城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