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党员干部立身基层,与民互敬、互爱、互信,不负韶华,让基层工作落地开花。
以“礼”立身基层,播撒与民互敬的种子。荀子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在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为炎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做重“礼”的党员干部,尊敬基层人民,不以权位自居,懂得倾听民声;乐于融入基层社会,不做“键盘”干部,愿意接受民扰。对人民有“礼”,才能得人民尊敬,让基层工作事半功倍。
以“德”立身基层,呵护与民互爱的幼苗。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立德修身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课,提升道德水平,才能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做有“德”的党员干部,在立德修身上加强家风建设,切实推动党风政风严实清廉。涵养德行,严以修身,鼓励党员干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人民有“德”,才能让人民放心,使基层工作行稳致远。
以“信”立身基层,浇灌与民互信的花朵。古人云:“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是立国之本,为现代社会和谐奠基,为经济运行护航,为文化交住架桥。做有“信”的党员干部,言必出,行必果。为人民供服务,有行动、有付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信于民;为人民谋幸福,不喊口号、不讲空话,以真真正正的业绩造福于民。对人民有“信”,才能得人民信任,使基层工作焕发生机。(浙江省杭州云栖小镇管委会 诸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