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考察。在眉山,习近平总书记看了一个村、一座祠,从传统到现代,从农田到心田,巴山蜀水,寄寓深深。党员干部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追随“足迹”,砥砺“前行”,以走进“农田”之行,汲取“眉山经验”,践行“眉山精神”,在神州大地上谱写出一个又一个“眉山故事”。
万里山河起宏图,产业振兴是关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四川之行”的第一站就是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考察了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标准农田示范样板发展。经过艰苦努力,一批批科研工作者执着追求,无数人民群众用汗水与心血终于实现了“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的坚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应树立建设好“万里山河”的志向,与党同心、对党忠诚,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金钥匙”,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障农民收入,坚决把“返贫因子”扼杀在“摇篮”里,以“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带领乡亲们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
千磨万击还坚劲,人民幸福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民生事业,他步行察看永丰村污水处理池和村容村貌,考察村卫生站,详细了解该村改善人居环境、做好农村疫情防控等情况。离开村子时,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们亲切道别,对乡亲们说,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应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一线”察民情、知民意,要把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细心观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做花拳绣腿的“数字政绩”,要做造福一方的“民心政绩”。
一片冰心在玉壶,家风家教要注重。眉山之行,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在建设乡村的埋首苦干中奋力散发“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真正将乡村振兴“驻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吉林省双辽市委组织部 商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