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从“包粽子”中炼就“四种能力”

2022-06-13 10:54:07 | 来源: 中廉在线

端午佳节,粽香四溢。小小的一枚粽子结合我们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确有着四种不同的“包粽法则”解读,让我们在品尝“咸甜多味粽”的同时,不妨自己动动手包一包粽子,体会煮粽叶、泡糯米、配馅料、扎粽绳的全过程,在包粽子中体悟生活,炼就本领。

学会“煮粽叶”,炼就“把控火候”的判断力。煮后的粽叶才柔软有韧性,反之,容易破碎、断裂。基层干部判断力有多强,往往责任心就有多大。那么如何挑选时机、找准场合?如何把握分寸、掌控火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炼就“把控火候”的判断力。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让更多的群众知道当前的形势任务是什么,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需要做什么,对于增强群众信心、实现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尤为关键,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多用心,找准思想认识的根本点、党的政策与群众关切的契合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化解难题的切入点,改进表达方式,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困境,要“知不足而奋进”,增强心理承受力和态势把控力;在处置风险隐患时,要把控好大局,当机立断“关火”,不能墨守成规用“套路思维”,不加思考“匆忙行事”,更不能“举棋不定”。

学会“泡糯米”,炼就“汲精去粕”的辨别力。糯米是包粽子的主要材料,“泡糯米”泡上一两个小时才会逐渐变得清白松软,煮熟后才有粘性。基层干部在工作思考中要学会“浸泡”,像“糯米”一样,不断“汲精去粕”;在工作方法中学会“庖丁解牛”,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性的寻找方法进行解决;在工作执行中要学会举一反三,想深一层,多走一步。这样就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做到遇事不慌不乱,处理问题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学会“配馅料”,炼就“运筹自如”的统筹力。馅料搭配很关键,调配好馅料才能香溢四方、回味无穷。“配馅料”犹如做群众工作。群众所需、所求、所盼各不相同,党员干部要身到一线、心系群众,因事而宜,搭配出丰富多彩的“馅料”。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产业发展难、人居环境提升难、村集体经济创收难等短板问题亟待破解,这些所有的难题都全部压在了基层干部的肩上,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硬不硬、强不强,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多不多,面对复杂的矛盾纠纷敢不敢冲锋陷阵,在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村集体经济创收等短板问题上有没有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抓手,办好群众身边的“大实事”,都需要具备“运筹自如”的统筹力。

学会“扎粽绳”,炼就“张弛有度”的控制力。粽子的每种扎法都各有规则和样式。扎粽人想扎成什么样、如何用劲是关键,控制力不到位,粽子就会露馅、松散,不成样、品相差。欲知平直,则必准绳,党员干部要自觉用纪律的“粽绳”,扎一扎思想上的“等靠要”,紧一紧行动上的“庸懒散”,走出“舒适圈”,走进“群众圈”;要净化“生活圈”“朋友圈”,特别是在“八小时以外”,不该去的不去、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扎紧行为上的红线,松弛有度、收放自如,不被纪律的“粽绳”缠绕,时刻提醒自己“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深刻明白只有绷紧纪律这根线,扬清廉之风、树浩然正气,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真正为百姓谋福祉。(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人民政府 顾人杰)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