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节点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广大农村永远是社会的基石,在复兴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从物质和精神两腿进行发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势在必行。“懂农业”是农业科学发展、兴旺发达的前提基础;“爱农村”是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重要基础;“爱农民”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情感基础。只有真正热带农村、扎根农村且拥有新型适应时代的农业技术“新农人”,才能真正服务于“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的兴旺发展是内在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用长远的眼光规划好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发展,帮助农民群众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利用途径,农业发展结合“互联网+”形势,让农业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和互联网相融合,建设区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育人、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乡村振兴不但要让产业兴旺起来、农民富裕起来,还要让农村美丽起来,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目的。
历史上没有任何时刻比现在更靠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征程上要以时不我待、踔厉奋发、主动作为的精气神,克服复兴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海南省琼中县吊罗山乡人民政府 蔡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