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乡村振兴正当时

2022-06-11 10:01:52 | 来源: 中廉在线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节点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广大农村永远是社会的基石,在复兴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从物质和精神两腿进行发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势在必行。“懂农业”是农业科学发展、兴旺发达的前提基础;“爱农村”是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重要基础;“爱农民”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情感基础。只有真正热带农村、扎根农村且拥有新型适应时代的农业技术“新农人”,才能真正服务于“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的兴旺发展是内在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用长远的眼光规划好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发展,帮助农民群众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利用途径,农业发展结合“互联网+”形势,让农业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和互联网相融合,建设区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育人、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乡村振兴不但要让产业兴旺起来、农民富裕起来,还要让农村美丽起来,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目的。

历史上没有任何时刻比现在更靠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征程上要以时不我待、踔厉奋发、主动作为的精气神,克服复兴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海南省琼中县吊罗山乡人民政府 蔡堂义)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