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追根溯源,探寻中华文明之美

2022-06-09 13:39:36 | 来源: 中廉在线

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史、深层研究中国文明历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要想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因文化自信,首先一定是要学史明史、知史用史,才有可能不卑不亢、自信自强。扎根古老文明之土壤,方能滋养出新时代文明之鲜花,让新时代的人民行止有度、现代社会和谐共荣。简而言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性问题仍需回归于如何才能追根溯源,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针对这一问题,习总书记论述清晰,启人深思。笔者认为,这一部分论述的启示可以简要归纳为“古今对照”“文理综合”“中外对话”等关键词。

一是古今对照。“古今对照”这一关键词实际上聚焦的是“古代文明理论”等研究成果与当代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做好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提升研究阐释的高度、强度以及准度,让中华文明特质得以延续发展,从而在古今对照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学史明史,方知中华文明成果之丰硕,方能一边按图索骥、淬炼精华,一边沿路捡拾起遗落于历史洪流中的精神养分。这就好比采购之前,有必要清点库存,变闲置资源为可用资源,才能助推节约成本、实现事半功倍。对照古代文明历史,明晰现今文明创建情况,方能避免中华文明养分的流失,减少重复做功的浪费,将精力集中于推陈出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立,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二是文理综合。对中华古代文明的探寻不仅需要考古学、历史学以及人文科学等传统分类上属于文科性质的知识储配,也需要化学、物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传统分类中属于理科性质的科研技术。换言之,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需要将考古探究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做到文理综合做功、打破学科壁垒,跨越学科探索、拓宽研究视阈、联合攻关难点。

三是中外对话。探寻中华古代文明不代表可以漠视、歧视、无视其他文明成果。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内驱动能之一。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交往中,中华文明得以持续生发新的生命活力。新时代我们更要保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注重文明交流、避免文明隔阂,提倡文明互鉴、减少文明冲突,支持文明共存、摒弃文明优越。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止是经济政治的共生,更加是文化文明的共鉴共存。讲好中国故事,让文化自信有底气,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之魅力,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之林中一株充满生机活力的松柏,守望更多灿烂文明之木的生长。这才是中华文明应当有的历史和人文底蕴。(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 高嘉庆)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