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论语·颜渊》,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推己及人,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更美好的人间。宽泛的谈道德显得漫无边际,法律作为最低的行为标准,是我们工作学习的主要依据,守好法律底线,依法依规行事,推己及人,从而镜像他人,虽然谈不上感同身受,但也能做出些许感性的判断,才能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解提升到新的高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不必过于强调形式,在这件事情上,谁都可以是老师,你可以影响到许多人,小到自己身边的家人,大到整个团队及社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样才能将立德树人工作开展于无形之中,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之中,体现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才能渐渐的从条件反射转化为非条件反射,习惯成自然。
下面结合日常三个常见的境况进行浅谈:
一是顺境。身处顺境,没有坎坷、没有曲折、凡事顺顺利利,使其逐渐成为自己圈子里的成功人士,同时也积累了些许的人脉,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人仗着人多力量大,关系硬便敢公然挑战法律权威,侵犯他人权利,甚至充当地下执法人员,“软暴力”于他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些犯罪分子终将成为立德树人案例中的反面教材。所以,顺境中我们应该要懂得镜像他人,成人之美。
二是逆境。身处逆境,喝水塞牙,事事不顺,同事排挤,小人暗箭,种种压力,就像蚂蚁在热锅中攀爬,身心疲惫,有的人经受不了身处逆境的痛苦,在逆境中灭亡,但有的人在这“炼丹炉”中让自己脱胎换骨,就是把自己揉碎,磨成粉,再重新捏一个新的自己,涅槃重生。我们应该学习后者,这些人也终将成为立德树人案例中的榜样。忽然想到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以,逆境中我们应该要懂得镜像他人,不成人之恶。
三是即时情境。道德与善良鼓励我们在他人危难之时勇敢地伸出援手,面对此情此景,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力所能及的提供援助,对超出能力范围外的“不为”也要坦然接受;而当作为旁观者时,我们要克制言行,不要随波逐流,中伤他人,对于只会在屏幕背后道德绑架、恶意中伤他人的“键盘侠”,我们也应举起法律的利剑,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伤害。所以,即时情境中我们也应该要镜像他人,小人反是。
曾经听过一句话:“年轻干部的能力可以在平时的每一件事上磨练出来。”这句话除了体现“修力”之意,更体现了“修心”之意。年轻干部只有在每件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越是在非常时期,就越是能体现出内心的力量。立德树人关键在于能否镜像他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依法依规行事,镜像他人,理解他人,影响他人往好的方向发展,立德树人的工作将得到长效发展。(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郑坊镇人民政府 张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