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徐,吹来六月粽飘香。古老的端午节在2000年的漫长历史中积淀出丰厚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念屈原、扒龙舟、食粽子,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广大年轻干部要从民俗传统中,继承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让这个端午佳节充实且有意义。
念“为国为民”的屈原,成为爱党爱国的中国人。端午节传承千年,各地习俗也许不同,但缅怀屈原一定相同。屈原,对美政的期盼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对民生艰苦的表现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斗争的理解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对故土的热爱是“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这些,形成了他“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的爱国精神。两千多年时移世迁、风起云涌,并未使它消散,而是如同刻在石壁上的字画,历久弥新。屈原爱国忧民、矢志献身的精神与气节在共产党的身上得到了继承与发扬。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唯报国。在国家危难,人民水深火热之际,共产党挺身而出,带领着全国人民在百年时间中完成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历史。其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如同屈原一样,一心为党,一心为国。广大年轻干部要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常怀爱国爱党之心、担起为国为党之责、增添强国强党之志,做骨气、底气、志气并存的中国人。
扒“一腔热血”的龙舟,划出团结奋进的中国号。扒龙舟,是端午节必备的民俗项目。“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龙舟精神是团结协作、发奋图强、力争上游。我们正处于一个水流湍急,万舸争流的时代,“中国号”巨轮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乘风破浪,党已经把握好航舵,确定好方向。身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拿出一腔热血,撸起袖子加油“划”,到基层、边疆等任何需要的地方去担起责任,做好落实,征服一切难题;要树牢争先意识,做到冲锋在前、只争朝夕,不会因为有所成绩,有点提升而懈怠、不会因为逆流航行而退步。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要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交流中增进共识,在包容中彼此成长,在共同奋斗中收获友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何愁我中华民族没有复兴之日!
食“内涵丰富”的粽子,敢做有棱有角的年轻人。食粽子,是端午节传统习俗。粽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有尖角状、四角状,可无论什么形状,皆有棱角。一首流传至今的民谣《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歌颂着对那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诗人,也告诉年轻干部,要保留自身的“棱角”。棱角,是一身正气,廉洁自律,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坚守正道、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对上对下敢于说真话、说心里话,不弄虚作假;嫉恶如仇、敢于打破不公,不逃避责任。棱角,是一身才气,敢于在新时代中展示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新想法、新方法用于工作,做出真实绩;不停止学习,在书本中学思想,在实践中练本领。棱角,是一身锐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魄力,只要是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我们都敢于去做、敢于斗争。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也长。这份端午祝福赠予大家,愿一切安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选调生 郭水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