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是主战场,人才队伍是关键。驻村帮扶是一项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是运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要推动驻村干部“三心”在村,促进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头”作用,帮助村民开创新格局。时下,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不仅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伍的真帮实驻作用,还要全面发力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激活强劲动能。
真心带头上党课,让党员带头学起来。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而驻村干部首要任务就是要融入到广大村民中去,上好驻村第一课,才能做好“驻村后半篇”文章。常说驻村干部文化水平高、年轻有活力,但绝不能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切忌不讲规矩乱做主、不顾实际乱表态、不懂民情瞎指挥,否则,不仅容易引发村民反感,影响驻村工作推进效果。因此,用真心与村民想在一起、学在一起、干在一起,从村民急难愁盼的事情做起,真心做到村民心坎上,做出团结一心的好局面。同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向村干学、向村民学、向实践学,坚持做到勤学、多问、善思,不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有真才实学的“行家里手”。与此同时,还要以党课的形式,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用真心,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理论方针、惠民惠农政策、新国发2号文件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向党员群众宣讲并上党课,让村民不误农时知晓上级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不仅丰富了党员村民的思想认识,还营造形成了全民学习的好氛围。
用心带头干实事,让村寨好起来。驻村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浇花浇到根子上,驻村帮扶扶要到点子上。实践证明,无论是彻底摆脱贫困,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必须在“实干”二字上下功夫,然而实干的基础就是用心,既要摸准穷根子,更要找准富路子。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多变,矛盾纠纷不少,干好实属不易。而作为驻村干部,首当其冲就是把“心”稳定,一方面要多听、多看、多了解,勤于走寨入户,另一方面要深入田间地头,用心融入乡村“大家庭”,深入了解“土情”,当好“土干部”。沾有多少泥土,就沉淀多少真情。对驻村干部而言,只有用心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帮村民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用村民的眼光、从村民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为村民着想,办好村民一件件“实事”,真正“住”进村民心里,当好“实干人”,才能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把希望播撒在群众的心底,和村民们一道让村寨“好”起来。
初心带头结对帮扶,让村民富起来。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的工作要求,各地均选派了新一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奔赴乡村一线开展驻村工作。而如何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压力不小、挑战不少。如何履行职责,以什么样的状态履行职责,对新的驻村干部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因此,驻村使命荣光,只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才能让村民富起来。如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形势更加复杂,挑战前所未有。作为驻村干部,一是要自己带头干,才能带领村民一起干。带头是一种胆识、一种魄力,需要无私无畏的勇气,最能体现驻村干部的担当作为。一方面,要身先士卒带头干;另一方面,要带领村民一起干。二是拜村民为师,向村民学习。保持谦逊好学态度,勇于不耻下问,甘当村民的“小学生”,善于利用“主题党日活动”踏踏实实向村民学习,“听民心、聚民意、汇民智”,从村民中汲取知识财富,启发驻村思路,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做一名“问不倒”的“全科驻村干部”,铆足干劲赋能乡村振兴。三是要发挥驻村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帮扶单位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帮助谋划乡村产业,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让村民富起来。(贵州省锦屏县启蒙镇人民政府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