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推进乡村振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事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才能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业是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止粮食生产出现大的滑坡”。必须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农业要想高质高效发展,现代化是必经之路。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着力补齐农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稳定提高农业的供给能力,同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实现乡村宜居宜业。要用心推进农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生态环境整治来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强化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帮扶+保障”机制,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补齐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短板,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只有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体现乡村优势的新业态,推动农民“多元化”增收渠道,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民经济宽裕、衣食无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此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既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也不能无所作为,坐等其成,要充分发挥党建统领和村干部头雁引领作用,科学规划,脚踏实地。
能否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关乎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新征程,必须做好“三农”工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久久为功,把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向前推进。(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紫帽镇政府 谢秋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