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表重要讲话,是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后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指导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又一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加深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一要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30多年时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人类法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加快了公共卫生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91件,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11件,地方性法规1.2万余件。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二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始终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拓宽人民群众参与、表达、监督渠道,更加注重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广用民力,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体现到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建设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使法治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
三要加快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强化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法治监督合力,发挥整体监督效能。强化执法司法监督,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的制约监督环境中进行。(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郑坊镇人民政府 陈倩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