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要想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想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想富,农民必须富。”建设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美丽农村,是我们的追求,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委组织部立足基础,放眼全局,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打造一个支部、引进一批人才、转变一些观念、激活一村百姓,多措并举,四力齐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打造一个支部。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造过硬的基层党支部。为了更好的打造乡村党支部,市委组织部通过选树典型的方法,逐步推进。首先在每个乡镇选树一个堡垒党支部,通过培养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和过硬的班子成员,让支部亮起来。对于乡村党支部实行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充分借鉴枫桥经验,让广大村民在支部的引领下实行居民自治。不定期的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对于议事结果支部班子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应。从而把支部打造成有责任、有担当的组织;打造成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组织;打造成有魄力有视野的组织。为乡村振兴提供结实的政治保障。
引进一批人才。孙中山曾说:“千秋大业,人才为先”。一个乡村要发展肯定是离不开人才的。然而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年轻人基本都选择了外出打工。50多岁的老人在村里都被称为年轻人。村村有留守,村村老龄化严重。村庄的空心化,家庭的离散化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市委组织部立足实际,提振乡村发展动力,实行引进人才三部曲:一是通过产业帮扶、政策支持等手段吸引本村外出就业人员回村发展;二是通过就业指导对常驻村民开展教育引导,让本土农民成为有新型知识、新型格局和新型视野的新型农民;三是通过人才引进、专项人才招募、工作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提供等引进外来人才,让外来人才真正能够来的了,留的住,待下去。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的起飞。
转变一些观念。每当提到农村的时候,更多人想到的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随意倾倒的垃圾,随意排放的污水、秋冬焚烧的秸秆和曾经心目中的天蓝地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旱厕的异味更是痛了无数寻根人的心。然而村民心中觉得这就是最正常的农村生活。为了更好的转变观念,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各乡镇、村宣传委员的作用,组成了一支宣讲团,对村民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开展村民大讲堂进行宣传。海报的张贴、特色乡音大喇叭播报、条幅的悬挂都让村民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到习以为常的并不等于就是正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乡村的基本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道路更加整洁、用语更加文明。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将联合各职能部门,开展冲水公厕试点、标准化垃圾桶配备等工作。真正让老百姓望的见山,看的见水。切实把群众的乡愁放在心上。
激活一村百姓。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要让老乡真的小康,要让乡村实现振兴也离不开全村百姓的共同努力。而怎么更好的使广大百姓发力,实现成果最大值,这是市委组织部的一直追求。市委组织部深知只有全部村民共绘一张图,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各行各业带头人的选树、红黑榜的张贴成了振兴重要手段。通过养猪大户、种粮专家等的选举,让大家心中有了致富目标。为了更好的激发活力,市委组织部发动各支部实行物质和文明双奖励的方法,通过颁发证书,用村集体资金进行先进和最大追击者双向奖励,使整个村的村民积极性得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委组织部 米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