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扫墓、插柳、踏青,已然成为清明三大“标配”。佳节已至,党员干部要做“清廉人”,让清明节更“清明”。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常怀那一颗敬畏之心。清明扫墓,怀敬畏之心,缅怀先祖,追思故人。心无私欲,自然会正;心有邪念,自然会歪。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住“勤掸思想尘”治未病良方,时常以党章党纪尺子量一量、和先进典型事迹比一比,时刻检视自身思想言行,不断清除思想杂质,敬畏权力、人民和法纪,做到勤政有为不懈怠、为民服务不谋私、严以律己不乱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党员干部要时时打好“善养浩然正气”预防针,强化自我修炼,时常自我净化“去病灶”,自我完善“强体魄”,自我革新“求突破”,自我提高“长本领”,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交往关和人情关,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无心插柳柳成荫”,守住那一抹坚韧之绿。清明插柳,乃中国民间一习俗,以示怀念之情。柳树的美,美在它细长枝条,美在它顽强生命力。柳树的枝干弯弯曲曲,如一张弓、一座拱桥,非常“接地气”。党员干部要沉下“身子”联系群众、放下“架子”学习群众、想着“法子”服务群众,做到“接地气”,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做到群众家里坐得下、家长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柳树的根须始终与大地紧紧相连,插到哪里就在哪里活起来,生命力十分顽强。党员干部要具备柳树的干劲、拼劲和韧劲,怀着“绝不认怂”的这股劲儿,深深扎根于田间地头、山间林地和人世间,以“拉满弓”的状态扎实工作,敢担当、善作为,用汗水、用实绩“圈粉”他人,获取他人“针不戳”的认可和点赞。
“清明上巳西湖好”,领悟那一份淡然之美。清明踏青,是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的习惯,旨在享受春天乐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党员干部要做到以淡泊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平常之心对待“位”,以进取之心对待“事”,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决不能把反腐败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这充分表明干净与担当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为官者无功即是过”。党员干部应摒弃“不贪不占就是好干部”思想,正确认识到清廉不是不作为挡箭牌,不要当得过且过的“隐形人”、上传下推“二传手”、升迁无望“老前辈”等“闲人干部”,要始终保持“赶考”清醒,被“围猎”警觉,勇于做冲锋陷阵的“闯将”,攻城拔寨的“尖兵”,敢为人先的“头雁”,让领先成为一种工作常态,让优秀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人民政府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