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中华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歌颂着专属中华文明古国的儒雅大气,奠定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根基。审视今日之中国,从近代的积贫积弱走到现代的繁荣富裕,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斐然,与此同时,精神“失礼”、文化发育不良现象却日益凸显,成为阻碍民族腾飞的桎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乃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学礼,无以立。弘扬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之需、发展之要。唯有学礼,才能培育温情和谐的社会,弘扬民族精神,重现我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礼能传递真善美,构建温情和谐的社会。老人养不养?乞丐帮不帮?事故逃不逃?一个个来自社会令人寒心的拷问折射出我国孝爱缺失、人心冷漠、道德失范的严峻处境。唯有学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能发扬人人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唯有学礼,才能巩固父慈子孝,互相尊重与包容的温情画面,让爱礼、明礼、守礼植根于每位公民心中,建成和谐美好团结友爱的社会乐园。
学礼能培育公民意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历览前贤,无数仁人志士心怀家国,“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国家存亡兴衰系于己身。那种大我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正是经由礼的滋养经年累月形成的。时至今日,由于礼的缺失,公民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国家利益至上的不在少数。轻者不讲文明损害国人形象,重者损害民族和国家利益。通过学礼,培育公民爱国精神和大国意识,才能真正地让民族精神的丰碑屹立不倒,为社会主义建设凝神聚气,强本固基。
学礼能展现中华民族独特魅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助力民族复兴。和平、友爱邦邻自古是华夏民族的气度和风范。从古代丝绸之路播撒中华文明到今日“一带一路”传播技术与知识,从郑和下西洋带去四大发明到今日扶贫济困,援助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我国一直以大国的担当和气度提倡和平外交、礼仪外交。正是礼,展示了中国大国形象的内里和魅力;也正是礼,支撑起我国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学礼,文明社会的缺口就难以弥合;不学礼,民族精神的丰碑就难以屹立;不学礼,实现民族崛起的梦想就是一句空谈。正是如此,礼已被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之中,学礼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导向。不学礼,无以立。让我们扬起礼的风帆,推动中国梦之船乘风破浪,驶向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委组织部 范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