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队伍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行政组织脉络的“最后一公里”, 承担着乡村发展的引领、带动、支撑作 用,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 神经末梢”,加强村级干部对建设对提升农村工作效率,加快乡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升村干部自身素质
1.抓实学习教育,丰富学习形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队伍。推进多重载体激发学习活力。坚持村级月例会理论学习制度;每周固定召开一次学习会议;开展“干部大讲堂”活动,活动方式为每周一讲,从第一书记到普通村干部轮流主讲,让村干部上讲堂开展交流成为常态。通过自选主题讲课和点题讲课相结合的方式,使村干部在学中讲、讲中学。
2.把握培训重点,分类实施培训。以提高村级组织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为目的,突出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三个重点,分类实施培训。对村“两委”干部突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策理论、涉农法律法规、社会管理等内容的学习培训,提升大局观念和发展境界;对后备干部突出党性教育、惠农政策等内容学习培训,提升其党性觉悟、坚定政治立场。
(二)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1.注重能力素质提升,充实和稳定村干部队伍。采取“科学设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定期评岗”的方法,把村支“两委”工作分为生产发展、社会治安、社会事务、文化教育、组织建设等几个方面,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期和任务。按照村干部各自的特长,组织安排和主动认领责任岗位,并向全村公示,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2.创新村干部储备机制,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拓宽用人视野,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定本村任职”框框的束缚,坚持多渠道选人,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三)完善机制,强化制度落实,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基础
1.构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长效机制。每年对村党组织进行倒排序,确定软弱涣散整治对象,建立整改台账,把后进村整顿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履职的重要内容。帮助软弱涣散村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认可度,不断完善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力争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2.监管和激励并行,进一步转变作风。注重抓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乡党委政府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集中预防提醒谈话、强化督促检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完善村干部考勤等工作制度,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监管。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对日常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积极向上级推优评先;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村级干部队伍考核办法,将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同季度绩效奖金发放和年底评优评先挂钩;三是按时发放村干部工资和福利待遇。(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人民政府 李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