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繁荣昌盛的根基,一直将中国这棵大树滋润补养。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渐渐忘记了曾经熟悉的唐诗、宋词,淡忘了蕴藏在其中的文明建设的智慧,人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于是出现了种种不文明行为,不道德的风气也随之滋长。文化的欠缺,让社会失序,让灵魂走失。弘扬传统文化,让灵魂回归人心,不仅仅是要把祖先的文明遗产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更是对我们思想和灵魂的洗礼和提升。
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不忘本来、继往开来。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大学生择业就业价值观的扭曲,街头的讹诈、碰瓷等经常发生,帮扶老弱的传统渐行渐远……经济快速发展对其固然有所影响,而对传统文化的背离、摒弃才是根源。追本才能溯源,固本才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忘初心才能开辟未来。因此,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忘记我们文化的“根本”。我们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命脉,更要寻根、铸魂、聚心,使仁义道德为社会为人际发展搭桥,让治国齐家为国富民强铺路。
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众人拾柴、讲信修睦。人们对金钱的过分追逐的浮躁,“以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家庭邻里之间的冷漠,同楼对门不相识的闹剧经常浮现,人情冷漠的无奈、社会隐疾的悲哀,在于道德的匮乏、良知的缺失、文化价值取向背离。以诚待人才能讲信修睦,以德服人才能共生共存。因此,弘扬以德、以诚立人的传统文化,赞扬仁者爱人交流方式,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讲究邻里之间的互相帮扶、讲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团结。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社会才会不必有人心浮远的担心,不必有对面不相识的尴尬,不必有摔倒无人扶的悲哀。
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以民为本、家国天下。古语云,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唯有心系黎民百姓、口言仁义道德、身从法治廉洁,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天下。周士宽、左亭、姜仕坤同志身先力行,作为领导干部,能够一身自助,救世济贫勤俭节约、廉政为民,用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诠释了济世之道、廉政之道、民本之道的传统道德修养,体现了新时代的人民公仆为人民的伟大时代精神,也是对传统文化中“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直接表达。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有阳光。要传承文化道德,自己心里要有所向往。重拾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重树国人积极向上的国民信仰,需要弘扬传统文化,洗涤内心尘埃,净化灵魂焦躁,方可还自身一方净土,与政治一池清泉,给祖国一份蓝天,筑民族一个梦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委组织部 范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