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阵地——筑牢“保障网”,夯实基层基础。
始终坚持重心下移、职责下放、力量下沉,充实基层力量是关键,全面铺开筑牢管理保障网络。一是强机构,确保办事有地。确保经过实地考察、交流讨论、交叉评估,结合实际打造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站从红色经典、军魂传承、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装饰和亮化,并制定“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全方位提供“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服务,营造暖心环境,确保退役军人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二是盘家底,确保心中有数。严格对标“信息准确、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开展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行动,通过领导联片、部门联乡、干部联村等方式,以干部下沉带动力量下沉、政策下沉、任务下沉,实现应采尽采、不漏一人、不错一户。三是焕底色,确保传承有迹。扎实做好战争遗迹遗址保护和修缮,串点成线,串线成片,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矩阵,依托教育基地,组织退役军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清明祭扫,坚决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用真情——打造“暖心港”,提升服务水平。
始终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做实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一是当好“娘家”。注重不断浓厚拥军优属社会氛围,每年春节、“八·一”对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开展全覆盖走访慰问,全面了解情况并更新记录;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每年建军节应到部队、派出所开展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通过实施“暖心工程”,为退役军人群体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尽快上岗。疫情期间,利用QQ、微信群发布线上招聘就业信息,为退役军人提供相关岗位。做好光荣牌信息采集,做好悬挂光荣牌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良好氛围。二是做好“管家”。针对退役军人活跃群体多、诉求大、问题复杂的特点,通过变堵为疏,推行县级统筹部署、镇村两级具体落实、干部联络走访的工作模式,积极服务对象,维护退役军人权益。三是成为“行家”。致力于打造一支懂政治、懂政策、懂业务的精干队伍,定期组织退役军人工作专干开展业务培训,以专题培训、业务交流、考试检测、现场指导等方式,有效提升基层专干业务素养水平。同时,将优秀退役军人纳入县(市)镇村三级人才库,引导退役军人参与村(社区)“两委”班子选拔,积极提拔在疫情防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退役军人。
传红志——汇聚“正能量”,强化示范引领。
一是培树先进典型,做好军魂传承。始终把“红色”作为的主色,充分利用好各地红色资源,组建讲解员队伍,紧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契机,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等地讲解英烈事迹,让“红色基因”融入各族儿女血液,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二是紧抓关键节点,做好祭扫服务。每年为各地的烈士家属和老兵用心用情、精致细致做好祭扫服务,扎实开展好“网络祭扫”“认亲祭扫”“代亲祭扫”和“烛光祭扫”等服务。三是培育创业模范,做好致富带动。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有胆识、有干劲的特点,培育出一批具有代表性退役军人的企业、合作社,实现各地辖区内退役军人100%就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经营农家乐,带动贫困户、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四是抓党建促带动,做好基因传承。发动退役军人到边境地区支援强边固防,参与实施“红旗飘飘”工程,主动深入边境村寨送党旗、国旗,让红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在疫情期间,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到边境疫情防控卡点参与值守、巡逻、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做出贡献。(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委组织部 郑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