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升温,乡村的变化日渐新颖,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增”的凸显,助推乡村繁荣,加快了农村发展,提高了农民收益;乡村发展快速扩张,发展体系逐步成型,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持续升温,对外联系愈发紧密,乡村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活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与城镇的发展比,仍然存在结构上不优、发展水平上不高、能级运用上不强、乡村发展有待提升。
乡村发展需“+”创新;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沿,乡村要将文化内涵与乡村特色进行创新,加强规划设计和品牌的打造,避免同质化,千篇一律的出现。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利用改革试点的契机,强化土地要素为保障。有效的利用乡村旅游同历史文脉资源结合,不断探寻乡村民风民俗进行深度加工和创新设计,深层次挖掘其特色内涵,多方位演绎其表达形式,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氛围的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乡风文化。
乡村发展需“+”人才;发展是硬道理、服务是本质、人才是保障。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在发展中我们要重视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有意向性的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同时注重外来人才的引进,配套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乡村建设,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乡村发展需“+”产业;产业是经济的血脉,是助推乡村发展的动能,是推动乡风文明的调和剂;壮大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的同时,要结合地域的自身条件和文化特征,对区位、资源、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特色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凸显乡土气息,推动旅游融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的产业模式,拓展“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华夏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彩。乡村发展要更加的注重保护、传承,乡村文化、民俗,以更加丰富的特色彰显,乡村振兴,未来可期,乡风文明建设指日可待。(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杨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