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摆正“赶考者”位置,强化自身修养,以更多的敬畏踏上新的“赶考”之路。
“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心中折服则生“敬”;“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心有所怵则生“畏”。面对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新冠”疫情的广泛影响,面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风险和挑战,党员干部心怀敬畏自不必说。然而,“赶考”之路除却宏图伟业,更多是由桩桩件件容易忽视的小事铺就而成。唯有涵养敬畏之心,对细小关节、日常琐事、群众心声做到一丝不苟,才能做到“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敬畏“微不足道”的细小关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赶考”之路充满变化,很难确定哪一个细小关节会成为影响“答卷”质量的“蝴蝶翅膀”,党员干部要屏息静气,擦亮双眼,为细节付出十分的努力。
敬畏“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繁琐的日常工作容易使人滋生不屑情绪,然每一句反复的提醒,每一声再三的叮咛,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是对责任与使命的坚定承诺,是平稳走好“赶考”之路的坚实基础。
敬畏“絮絮叨叨”的群众心声。群众的切实需求总在絮絮叨叨的闲谈中逐渐表露,如果不对这絮叨加以敬畏,徒生倦怠,就无法在聆听中能抓住影响群众利益的核心问题,无法纾民意、解民忧,更无法向民众交上合格的“答卷”。(海南定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