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央组织部长陈希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讲话中,提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这为我们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打造“能力龙骨”,人才培养要“对症下药”。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培养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尤其是对青年人才,要针对他们的性格特色,根据专业、个人特长、综合能力等情况,对接组织需求,合理拟定培养计划,采取精准化的培养方式。针对目前新的发展趋势,应做到才随需变,着力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
做好“安全甲板”,人才创新要“润土施肥”。只有不断加大引进力度、提升育才能力,才能充分释放高端人才的创新活力。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评价导向上为创新培养营造氛围,给创新人才提供沃土,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实现从“唯文凭”到“重能力”的转变,更好吸引人才投身创新事业中。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把稳“航行方向”,爱国情怀要“越演越烈”。“一寸赤心惟报国。”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秉持科技报国、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等老一辈知识分子,怀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奉献精神,为我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要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扎实做好人才工作,努力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吉林双辽市委组织部 刘佳欣)